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

敦刻尔克与我同在

1940年5月26日,40万的英法联军被德军围困在敦刻尔克地区,法国人赖以生存的马奇诺防线也被德军巧妙通过,弹尽粮绝的英法联军被滞留在敦刻尔克港上,而十公里外,德军正在快速推进。

丘吉尔为了保存战争实力,对上校下达命令:我只要3万人。40万条鲜活的生命,他最多只有信心救下3万。

谁愿意留在海岛上成为一具冰冷的尸体?谁愿意在德军的炮火下灰飞烟灭?谁愿意与亲友生死永隔?没有人。
也没有人在意是哪些人有幸成为那40万分之3万;也没有人在意,剩下的37万人是死是活。
没有人。
40万的士兵在海滩上排起了长队,遥遥无期的等待着船只带他们驶离这个地狱一般的地方。
奈何海滩上的水太浅,大型船只无法通过,而更雪上加霜的是:政府为了减少船只在运送过程中被德军战机击沉的损耗,一次只派遣一艘战舰。

家就在对岸,如此可望的距离,却因横亘在中央的大海而变得不可及。

士兵们开始担忧、焦虑、失望、甚至绝望。乌云翻滚,银铅色的天空压郁着深蓝的海洋,寒风呼啸,时不时会伴着德军战机轰鸣的发动机声和催命的炸弹爆炸声,一声一声,逐渐轰塌了士兵们的心理防线。
有的人上了船却被空中投下的炸弹炸死;有的人在孤独痛苦的等待中饿死冻死;还有的人绝望的走进海洋深处,他的背影被吞没在汹涌澎湃的波浪之中。

“涨潮了吗?”
“涨了。”
“你怎么知道?”
“尸体被潮水推到岸上了。”

海风呼啸,似乎在奏起悲哀的挽歌;潮起潮落,水不再是生命之源,大海成了人们心头畏惧的索命之源。
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法国士兵挣扎的双手。他与英国朋友共进退:船只着被炸毁,他耗尽力气打开舱门救出了一船的人;生死关头,他用身体堵住弹孔。他不亏欠任何人,英国士兵们却因法国人追捧的马奇诺防线派不上用场而迁怒于他。
最终他死了,他的身躯被蔚蓝色的海水没过,他在水中挣扎的双手永恒的定格在镜头前。

当40万人无法回家,家,为你们而来。

这是全片中最震撼我的镜头,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团队:这不是一支整齐划一的舰队,只是一支民船队伍,有商人,有渔民,也有普通工人,他们都响应了政府的民船征用通告,无论他们有没有接到通告,只要得知了消息,就赶来救人。

因为,这是40万条生命。

“那是什么?”
“祖国!”

海风吹拂,海军上校肃穆的双眼中终于浮现出了久违的笑意,欣慰、感动、自豪、激动,都写在了他蔚蓝色的眼眸中。

当我看见海滩上无数的尸体;当我看见40万人绝望无神的双眼;我没有感伤。可当我看见远方驶来的点点船只;看到40万士兵眼中重燃起的求生的希望;看到如茵的草地上孩童欢快的眉眼;看到战斗机逆着阳光滑翔。
我热泪盈眶。

丘吉尔只要3万人,而homeland为他救下了335000人。
丘吉尔说:撤退不是失败,他是为了下次胜利积蓄力量。
他说:我们绝不投降。
在克里斯托弗·诺兰的手下,没有丘吉尔、戴高乐、希特勒这些传奇的人物。他更多的描绘了“个体”的命运,诺兰在豆瓣专访时如是说:他最终想营造出一种感受:
和战士们一起在沙滩里逃命的人是你;在平民船只上,在海上奔赴救援行动的人是你;在战斗机驾驶舱和敌人生死搏斗的人是你。
他做到了。

我曾眼见着在雨林中奔跑的阿甘;我曾欣赏着斯嘉丽和白瑞德在乱世中的荼蘼爱情;我曾震撼于辛德勒名单上闪耀的人性之光;我曾被饥饿游戏中嘲笑鸟点燃的点点星火感动;更曾因战狼和湄公河行动的伟大胜利而骄傲。但我从来没有漫步在敦刻尔克地区满布尸体的海滩上;从来没看到过40万人生离死别的惨烈画面;也从未亲耳听到过死神一般的JU87“斯图卡”战机轰炸的炮火。
更从未如此满足于和平现世温暖的阳光。
感谢克里斯托弗·诺兰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7.9.2   21:44

评论

热度(2)